作者:田瑞颖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8/19 20:26:3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从造纸厂走出的顶尖学者,如今全职回国。
他觉得我可以了,才让我去承担这门课程。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大多数学生从本科来到研究生阶段,都需要导师的培养和重塑。但人的性格是没法轻易改变的,我现在在工作上依旧会严格要求学生,但在工作之外我会尽量帮助和支持他们。这样长期培养下去,你会看到学生有很大的改变。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8/21 20:18:46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未来科学大奖得主陈仙辉:我已经没那么毒舌了,但是本性难移 近日,2023未来科学大奖揭晓,物质科学奖颁发给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和陈仙辉,以表彰他们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请问你成长中的关键转折点发生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陈仙辉: 确实是这样。
这个研究生还调查了学生们的上课反响,好在学生们反映很好,吴先生这才放心,从那以后就不再干预我讲课的事了。另一位对我影响很深的学者就是赵忠贤老师。第五,空间观测能避免人为污染。
但近20年,特别是最近10年,我国积极进行空间探测,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就。但它们高昂的造价也总是引发公众的讨论:我们有必要将望远镜送到太空吗?地面望远镜无法执行这些观测任务吗? 去太空,获取地面无法得到的宇宙信息 地球在大气的保护中,但这对人类而言不可或缺的保护,却给科学观测设置了难题——仅射电(微波)和光学等波段几乎不被或者少量被大气吸收,而其他波段的辐射则会被大气显著吸收,因此只有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中才能进行观测。空间望远镜的确造价高昂,但它们是仰望星空的人类之眼,其获取的知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祉,将影响深远。虽然地面系统可以通过远程操作解决一些问题,但由于地面系统与望远镜之间的通信延迟、复杂多变的空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维护和修复设备需要非常仔细的计划和精确的指令传输。
这也要求科学家、工程师以及相关机构等进行精心的规划和设计来确保空间望远镜项目的成功。——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计划(CATCH)也是我国发起的空间项目,预计在2030年左右完成部署。
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是我国第一台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在2011年正式立项并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于2017年6月15日成功发射,开展科学观测。目前,我国正发起并牵头多个空间望远镜项目,必将为未来的空间观测任务开辟新的前沿,推动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但有些问题仍需要工程师亲自进行修复。此外,为确保望远镜在太空中的可靠性和性能,需要在地面进行许多严苛的力学、热学、真空等试验,这也会产生巨额的资金投入。
设计一个能够在太空极端环境中工作的空间望远镜需要先进的技术和高精度的仪器,从研发到测试以及制造,都要投入巨大成本。通常情况下,在地面进行观测时,大气折射会使得星光在观测路径中发生偏折,从而使天体的位置和形状产生扭曲,形成所谓的大气像差。慧眼和极目对宇宙中的黑洞、中子星、伽马射线暴、磁星暴发、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太阳耀斑以及地球伽马闪等开展了大量的观测,帮助探索其物理机制和起源。它将由百颗微卫星组成智能化X射线观测星座,旨在对全天变源开展多目标、多参量、不间断观测,实现刻画极端宇宙多参量动态全景的核心科学目标。
空间望远镜的设计、制造、发射和运行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这为研究宇宙中更远的天体现象、更微弱的信号和更细微的结构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通过空间望远镜,我们能够深入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研究恒星、行星、星系以及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地面射电望远镜也是如此,它的附近连微波炉都不能使用,游客参观天眼等射电望远镜时是不能携带手机等能发射电磁信号的设备的。
这有助于捕捉和观测天体的变化和演化过程,例如快速暴发现象、短暂事件以及需要长时间连续监测的目标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这些高昂的成本使得空间望远镜的规划和执行具有挑战性,需要合理的资金规划以及财务支持,以确保空间望远镜的顺利运行。它既可以实现宽波段(1-250keV)、大视场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同时也是具有高灵敏度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视仪。怀柔一号极目(GECAM)卫星是一个机遇型空间科学项目,2018年获得工程立项,A星和B星2020年12月10日发射升空,C星于2022年7月27日搭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入轨。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例如隔热材料和冷却系统等,以确保设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即使对于可以在地面观测的波段,比如光学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也可以取得更好的观测效果。
空间望远镜的发射是为了克服地面观测的限制,提供更清晰、准确和连续的观测数据。CATCH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空间天文领域的探测能力,并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作者:马瑞灿、葛明玉、郑世界,分别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副研究员,CATCH计划负责人陶炼研究员、GECAM首席科学家熊少林研究员对本文亦有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但随着航天飞机计划的终止,对空间望远镜的修护任务变得愈加困难。
中国造,为人类了解宇宙做出更多贡献 空间望远镜开创了更宽的观测窗口、拓宽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激发了更多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对于进一步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被地球遮挡或处在南大西洋异常区等恶劣的空间环境外,空间望远镜能够对观测目标源进行长期连续观测。
这包括准确的指向和精确控制,以便消除望远镜自身的震动和漂移,从而获取准确的观测信息。此外,将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需要借助火箭,而一次火箭发射所需要的费用可达几百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这些空间望远镜的成功发射和运行,使得我国在国际竞争激烈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航天飞机曾搭载相关人员去修复哈勃望远镜的畸变问题。
考虑到太空中复杂的环境和地球大气层的影响,确保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波段更宽。
空间望远镜在极端的外太空环境中工作,面临着宇宙射线辐照、巨大的温度变化、微小陨石的撞击以及真空环境等挑战。——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是我国载人空间站旗舰级项目,计划于2024年发射。
太空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然而,空间望远镜的运行和使用也面临一些难题。空间望远镜却不受大气湍流、折射以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避免了图像模糊和失真等问题,同时能获得更加精确和清晰的图像。
空间望远镜需要精确的位置和稳定的姿态,以确保目标源的可观测性。作者:马瑞灿 葛明玉 郑世界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8/3 7:35:0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太空望远镜 仰望星空的人类之眼 最近,欧洲空间局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成功搭乘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该望远镜将在天球面积三分之一的范围内观测距离超过100亿光年的数十亿星系,绘制出有史以来最大、最准确的宇宙时空3D地图,以研究宇宙中的暗物质分布和暗能量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在地面进行观测时,大气折射会使得星光在观测路径中发生偏折,从而使天体的位置和形状产生扭曲,形成所谓的大气像差。这些空间望远镜的成功发射和运行,使得我国在国际竞争激烈的高能天体物理观测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它的核心科学目标可概括为:一奇(黑洞)、二星(中子星和夸克星)、三极端(极端引力、磁场和密度),将研究黑洞、中子星中的新物理过程,包括极端引力条件下的广义相对论、极端密度条件下的量子色动力学和极端磁场条件下的量子电动力学等基本规律。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地面射电望远镜也是如此,它的附近连微波炉都不能使用,游客参观天眼等射电望远镜时是不能携带手机等能发射电磁信号的设备的。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同时,运行和维护空间望远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遥测遥控、数据接收、科学运行以及数据的标定与分析等方面的费用。而即使对于可以在地面观测的波段,比如光学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也可以取得更好的观测效果。